行业杰出人物 蒙古族医学专家 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 达瓦·那木吉力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道作者:时间:2021-05-26 15:44:42
\

  达瓦·那木吉力从医45年,他骑着马、骑着骆驼风雨无阻地深入到草原深处的牧民毡房,为各族农牧民行医送药,送健康。

\

  达瓦·那木吉力,男,蒙古族,生于1954年6月, 1970年6月参加工作,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和布克赛尔县那仁和布克牧场的乡村医生,已退休。2013年被和布克赛尔县蒙医院返聘,在该院坐诊。

  从医45年,他骑着马、骑着骆驼风雨无阻地深入到草原深处的牧民毡房,为各族农牧民行医送药,送健康。四十五年来,那木吉力医生不知有多少次为当地的贫困户垫减医药费,不知有多少次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牧民出诊。

  对待各族患者如亲人:

\

  2015年3月18日,和布克赛尔县蒙医医院二楼蒙医专家科门前排满了来找那木吉力看病的患者,不少患者由于没有座位只好站着。等待排队的患者除了本地的以外,还有不少从阿勒泰市、吉木乃县、克拉玛依市等地来的。

  一位坐在走廊上等待看病的维吾尔族患者,最近一直咳嗽,听说那木吉力医术很高超,治好了不少病人,专门从阿勒泰市坐车来看病。

  和楼道里的热闹景象相比,就诊室里就显得安静多了。只见一两个病人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排队等待着,医生那木吉力身着一身白大褂正在给病人把脉,不时轻声细语地询问着病人的症状。

  处处为患者着想:

  为了方便病人联系他,那木吉力自从有了手机开始到现在十多年了,尽管手机已经换了几个但号码一直没变。

  那木吉力说:“很多病人都知道这个电话号码,不少病人是外地的,如果是本地的还好说,可以到家里找我,但是外地的病人就不行,没有电话号码怎么联系到我。”

  由于来找那木吉力看病的患者除了有蒙古族以外,还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回族等各族群众。为了方便和病人交流,那木吉力还利用空闲时间从同事和周围邻居那里学会了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四种语言和文字。

  除了在本地行医送药外,那木吉力还会应邀到克拉玛依市、塔城市、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市等周边县市上门问诊,不收取任何费用。

  小时候跟随老中医学医:

  1952年,那木吉力出生于那仁和布克牧场一户牧民之家,父母都以放牧为生。小时候的那木吉力对从医并不感兴趣。

  只是那个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很少,尤其是在牧场。那木吉力所在的那仁和布克牧场只有两个老中医,一个叫左都甫;一个叫列克西提,是那木吉力的姑姑。因为姑姑列克西提是医生,家里人便想着让他跟着姑姑学医。

\

  那木吉力说,每年6月至8月,是山上草木最繁盛的时候,也是采草药的最佳时期。小时候让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姑姑经常带他去山上采草药。

  那时候的他对草药一无所知,姑姑一棵棵教他认识、辨别。采回来的草药晾干后还要粉碎。那时候,每天晚上,他都坐在凳子上双脚踩着药碾将草药碾碎。

  慢慢地那木吉力学会了分辨草药以及不同草药的用途。三年下来,那木吉力可以辨别30多种草药。

  除了上山采药外,有时候姑姑列克西提外出行医都会带着那木吉力,让他在一旁仔细看着。姑姑会将患者的病情分析给他听,教他治疗的方法。

  牧场的另一位老中医左都甫是那木吉力的第二个老师。那木吉力跟随他学了5年医。

  1970年5月,为了培养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方便农牧民就医,和布克赛尔县举办了“赤脚医生”培训班,共招收40名学生,那木吉力就是其中的一员。

  曾做过赤脚医生 四处行医送药:

  在医院工作以前,那木吉力还曾是那仁和布克牧场牧业队的一名赤脚医生,四处奔波为牧民们行医送药。

  那个时候的交通工具只有马和骆驼,于是那木吉力常常背着药箱,骑着马去给生病的牧民看病,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途有多遥远,只要有牧民来找他去看病,他都会随叫随到。

  除了给病人看病的时间外,那木吉力大多是在马背上度过。因此,牧民们都称他为“马背医生”。

  遇到家庭困难的患者,那木吉力还会免费给患者医治。他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生病跟别的事不一样,有些病很可能因为病人没钱医治,拖到最后失去了生命。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我不能因为病人没钱就不给他们看病。”

  后来,那木吉力还曾在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进修了3年。进修后,那木吉力回到了那仁和布克牧场卫生院担任党支部书记一职。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同时任然在一线坐诊。直到2004年7月,那木吉力退休了。即便退休,那木吉力行医送药的脚步依旧没有停止。

  2008年,那木吉力被和布克赛尔县蒙医医院和那仁和布克牧场卫生院返聘回院坐诊。那时的他,每周两天在和布克赛尔县蒙医医院坐诊,其余时间在那仁和布克牧场卫生院坐诊,非常辛苦。

  多次参加学术交流:

  行医45年,他看过的病人数不胜数,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曾多次被邀请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学术交流。

  2007年5月,鉴于那木吉力在中国民间医疗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表彰他对首届中华民间中医药临床技术交流大会召开做出的贡献,那木吉力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民间医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民间中医药成就奖和特殊贡献奖。

  2008年12月,那木吉力还被中国时代名人行业风云人物创新论坛组委会授予“医疗行业改革风云人物100强”称号。

  2014年,第六届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那木吉力被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授予特殊贡献奖。

  2015年1月,环球中医药杂志社授予那木吉力中医药技术创新人才。

  他虽然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却从不因此妄自菲薄,他经常教育子女,对人要谦逊,做人要厚道。在家他是母亲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子女的好父亲。在单位是一位好领导、好同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创建和谐、文明、团结的和布克赛尔县那仁和布克牧场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

  2017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鸟鲁木齐艺术剧院举行。在这些“新疆榜样”中,有人将半生心血付与农村教育事业,有人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边防安全…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却用一个个奉献和坚守的故事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彰显了新疆正能量。他们是“起源于网、放大于网、互动于网、影响于网”的网络正面典型,为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发挥了积极健康的推动作用,为网民提供了新时代的精神指引。

  而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医者的标尺”达瓦・那木吉力医生,用四十五年的时间,树立起一杆“医者的标尺”,他的坚守成为医者仁心最有力的佐证。四十五年来,达瓦・那木吉力不知有多少次为患者付医药费,不知有多少次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牧民出诊,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很多农牧民的生命。四十五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乡村,骑着马、骑着骆驼风雨无阻地深入到草原深处的牧民毡房,为各族农牧民行医送药,送健康。四十五年来,他看过的病人数不胜数,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积累出丰富的经验,曾多次被邀请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学术交流。曾荣获中国民间中医药成就奖和特殊贡献奖,也曾被评为“中医药技术创新人才”。

\

  蒙古族医学发展与概论(达瓦・那木吉力)

  中国蒙古族的传统医学,简称“蒙医”。历史悠久,是蒙古族人民长期总结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随着蒙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理论体系的充实和发展,采、种、制、用野生药材的扩大、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医药著作的编著和出版,蒙医的医疗实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古代蒙古族劳动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狩猎为辅。

  他们劳动和生息在北方辽阔的蒙古草原和茂密的森林。根据有关著作的记载,那时已经出现了适应当今社会生活条件的蒙古医药知识。如灸疗、外伤蒙医药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以阴阳五元学说哲学思想为指导。理论把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分为“赫依、希拉、巴达千、血液、黄水、精虫”等六种;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两种。这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本原因。

  三根七素是人身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与物质基础,并且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对于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均以三根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近代蒙医将发病的根源归纳为赫依希拉、巴达千、血液、黄水、精虫6种,它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并由此引起的疾病称为六基症。经复杂的量和质的变化聚合而成,人体的本基是“赫依”、“希拉”、“巴达千”三根。赫依属气,希拉属火,巴达千属土和水。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赫依”在发挥作用,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皆是“赫依”支配。如果“赫依”的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脏俯功能减弱,表现为神志异常、失眠、健忘、疲乏、眩晕、麻木、抽摘、癡等。“希拉”有火热之意,在脏腑中与胆的关系最为密切。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希拉”偏盛,则可发生各种温热病,如黄疸,口苦、吐酸、烦渴、神情狂燥等机能亢盛的表,都属于“希拉”的失常。“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特征。在正常的情况下“巴达干”能滋润皮肤,濡养组织器官,滑利关节,化为唾液、冒液、痰液等分泌物。

  “巴达干”的功能失调,除表现为寒性征象外,还易导致水液的停滞不化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如浮脚、胸水、腹水、痰多、吐清水、妇女白带多等。此外,中医属于痰浊蒙蔽的嗜睡、痴呆及湿困脾胃的消化不良等病征,在蒙医中也属“巴达干”的病证范围。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者协调一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三者的平衡关系失调,则产生各种病理变化。若以“赫拉”与“希拉”的关系失调为主,则产生阳热亢盛之类。病变;若以“赫依”与“巴达干”的关系失调为主,则出现阴寒及水液不化之类病变。蒙医以“七素”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水谷精微(透明透明液体)、血、肉、脂、骨、髓、精液。“赫依”、“希拉”、“巴达干”与“七素”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蒙医的证方法主要有病因辩证、病位辩证及论病辩证等。此外,尚有探查性服药的辩证方法,多用于疑难病证。

  施治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处方、手术等。蒙医有清、解、温、补、和、旺、下、静、养十法;还有燥“希拉鸟素”(黄水),杀“粘”(病菌、病毒),导热、升温等独特的治疗法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蒙医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在诊治内科疾病时首先注意消化系统有无异常,新陈代谢有无障碍,把提高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放在治疗的首位,因此,蒙医对于肠炎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疗效。此外,尚有“脏腑说”“白脉说”、“黑脉说”、“四季发病规律”的独特理论学说和治疗方法。

  随着蒙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简称蒙医学或蒙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具有民族特点,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

\

\

  美丽的宝石即使被放置在角落蒙尘,也终会有一天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达瓦・那木吉カ,一位多村医生,却为医者树立起杆高高的标尺。

  投稿:刘芳芳   图片:魏 冉

中国教育报道

上一篇:“洁癖”加“懒癌”?华为JIMMY智能手持无线吸尘器,家居清洁轻松不拖延

标签